產品中心
氣象輻射自動觀測系統溫度傳感器的校準,重點是 “消除環境影響”。常用的是 “恒溫槽校準法”:準備一個可精確控溫的恒溫槽,將溫度傳感器和標準溫度計一起放入槽中,分別設定 20℃、30℃、40℃三個常用溫度點(覆蓋光伏電站常見環境溫度),每個溫度點穩定 10 分鐘后,對比兩組數據。若偏差超過 ±0.5℃,需調整傳感器的 “溫度補償系數”:比如在 25℃時,標準溫度計顯示 25℃,監測站顯示 25.
太陽輻射觀測儀器,先看光照傳感器的校準,這是影響發電量判斷的關鍵??孔V的方法是用 “標準光照計” 做對比校準:選擇晴天上午 9-11 點(光照穩定時段),將標準光照計和監測站的光照傳感器放在同一位置,保持高度、角度一致,同時讀取兩組數據,連續記錄 10 次,計算平均值。如果監測站數據與標準光照計數據偏差超過 ±5%,就需要調整:有些傳感器有 “校準按鈕”,可根據偏差值手動微調(比如標準值是 100
太陽輻射觀測儀,光伏氣象監測站數據不準可能是 “外部干擾” 或 “設備本身問題”。外部干擾很常見:比如光照傳感器表面積了灰塵或鳥糞,會遮擋陽光,導致測出的光照強度比實際低;溫度傳感器被光伏板的散熱風吹到,或被陽光直射,測出的溫度會偏高或偏低;風速傳感器被樹枝、雜草擋住,轉動受阻,測出的風速會比實際小。這些問題不用急著校準,先做 “日常自檢”:每周用軟布擦拭傳感器表面,清除灰塵、污垢;每月檢查傳感器
太陽輻射監測系統長期暴露在戶外,風吹日曬、沙塵侵蝕都會影響其性能,不少用戶會問:它需要定期維護嗎?答案是肯定的 —— 定期維護不僅能避免數據不準、設備故障,還能延長儀器使用壽命,要是長期不管不顧,可能讓監測儀從 “發電幫手” 變成 “數據廢柴”。而維護頻率并非固定統一,要結合儀器部件特性、使用環境來定,掌握科學的維護節奏,才能讓監測儀持續穩定工作。